内容摘要:不知是哪年哪月,王母蟠桃會以後,她派遣洞仙下降凡間,選擇一個洞天福地的地方。洞仙在雲端看見六螺山中的北螺山,千仞懸崖峭壁,滑溜溜、沒斑紋,是造洞府的好地方。於是派手下的神鳥去開鑿洞府。一個深秋的夜晚,

不知是哪年哪月,王母蟠桃會以後,她派遣洞仙下降凡間,選擇一個洞天福地的地方。洞仙在雲端看見六螺山中的北螺山,千仞懸崖峭壁,滑溜溜、沒斑紋,是造洞府的好地方。於是派手下的神鳥去開鑿洞府。一個深秋的夜晚,滿天星鬥,月色皎潔,一隻羽毛秀麗的大鳥,從彩雲中飛出,慢慢地向大若岩的六螺山飛來。它停在峭壁間,用那烏黑黑的尖嘴,這裏啄啄,那裏敲敲。平滑平整的懸崖峭壁,馬上是一圈圈秀麗的斑紋,大小不一的小洞,高低不平、奇形怪狀的各種圖像。一晚工夫,已啄成一個很大的洞。湊巧,篁潭村一位樵夫,起五更去打柴,路過北螺山的澗穀,聽著啄岩石的聲音,石壁隱約出現一個巨大的岩洞,覺得很新鮮,又很畏懼。為了壯壯自己的膽量,高喊一聲,隻聽見天崩地裂,萬澗千山,一齊共鳴,一隻大鳥從石洞中飛出,向天空遨遊而去。那樵夫嚇得魂飛魄散,昏倒地上。半晌醒來,前麵豁然出現一個十餘丈高、二十餘丈闊的石洞。
大鳥用鐵嘴啄鑿石洞以後,又不知過了多少年。某日有一位衣著純黑、頭梳發髻的道人,飄然來此,住在這石洞裏。他不喜歡說話,常常獨自靜坐,疲倦了,仰臥在洞內的石板上閉目養神。一天傍晚,道人正在“三獅同眠”山下賞玩景色,看見一班人抬著一口棺材,前麵人都穿著素服,哭哭啼啼的向他這邊走來。那棺材抬過的路上,滴下斑斑點點的血跡。道人看見,感到新鮮,連忙叫住他們,經盤問,是一位中年婦人,因產後血崩突然之間之間之間死去。道人聽後,認為這婦人可能是假死症,另有救活的希望,於是要求開棺檢驗。送喪的親人聽說另有救,連忙停下棺木,啟開棺蓋,請道人寓目。道人看後,即回洞取往返陽湯藥給產婦灌服。一會兒,產婦慢慢蘇醒,得救了。從此以後,周圍窮人常來求醫,道人施其醫術,精心照顧護士,有求必應。道人神醫治病,引起了人們的關注。有人打聽他的身世,才知這道人姓陶,名弘景,在京城中和天子老子有來往,因他不願作官,隱跡深山,棄儒習醫,為勞苦人民消弭疾病痛苦。因此人們很尊敬他,叫他陶公。這石洞,先人就稱陶公洞。
陶公深居洞中,靜心修養,不問世事,專心研讀醫學。不日,傳到梁武帝耳中,朝廷特派使臣來陶公洞慰問,並詢問朝廷應行興革利弊的事項。陶公對答如流,直言不諱。第二天,使臣要回京繳旨,詢陶私有何禮物回敬天子,陶公笑而揮筆書寫“山中無所有,嶺上多白雲。隻可自怡悅,不可持贈君。”五言絕句一首,交使臣帶去複旨,因此,先人稱他是“山中宰相”,稱陶公洞旁的岩嶺為白雲嶺。